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科研动态>详细内容

科研动态

综合实践:四年级学历案及过程性材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4 17:28:10 浏览次数: 【字体:

课 题

走进秋天

主题与课时

课时

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课标要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学习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中的3。(检测目标2)

资源与建议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事物并整理资料,创作作品,交流展示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学生整理资料,创作过程,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学习过程

修改意见

一、课中学习

(一)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1.确定主题。

2.成立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及老师的适当调整,分为七个小组。各组推荐组长、分配工作,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组完成任务,由组长负责,教师作适当的辅导。

3.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小组成立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分工。此时,我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每一小组调查哪方面的内容,采用哪种方式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什么时间进行。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尤其是人员分配方面,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使每个人各尽所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告别了炎热的夏季,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凉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丽而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天。

首先,请同学门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发现秋天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看来,我们班同学都很会观察。那么让我们一起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组里合作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三)新课教授:实施阶段

1.分组分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各小组按照分工开始行动。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亲自动手实践,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团结协作、想象创新的机会。

组: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古诗配画。

组:搜集有关描绘秋天的图片剪下来做成剪贴画。

组;搜集各种秋天的树叶做成表现秋天为主题的各种拼图贴画。

组:创作表现美丽秋景和秋天特点的绘画作品。

 

检测与练习

准备好设计手抄报的各项资料

教后

小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课 题

走进秋天

主题与课时

课时

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课标要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学习目标

4.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5.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6.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中的3。(检测目标2)

资源与建议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事物并整理资料,创作作品,交流展示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学生整理资料,创作过程,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学习过程

修改意见

一、课中学习

2.活动成果展示阶段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把自己小组整理创作出来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分三个主题来展示:

主题一——颂秋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刚才,我看见有的小组的同学搜集了很多赞美秋天的事诗、词、文,请大家踊跃上台朗读赞美秋天的诗歌、古诗、成语、佳句段落。请其他同学认真欣赏,感受秋天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其他学生评价。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诵读,感觉真的看到了所描述的那美丽的秋天。那,同学们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所找到的秋天。

设计意图:这一主题主要从语言文字方面赞美描述秋天的。让搜集词语、古诗、散文的小组展示所整理创作的《小报》、《古诗配画》、《散文集》。

主题二——赏秋

教师引导:秋天是美好的,能留给人想象和希望。刚才我还发现有好几个小组的同学有的在办秋天的小报,有的在画秋天的画。让这美丽的充满暇想的时光永留心中,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色彩去描绘、去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动人的画面,记下自己的感受。 下面就请你们上台给大家展示你们的作品。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观看。

小结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主题主要展示学生的树叶贴画,秋景图片剪贴画和学生在田野果园搜集的果实、农产品、蔬菜手工作品。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大胆创新的能力。

 

 

检测与练习

准备好设计手抄报的各项资料

教后

小记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学生准备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老师参与太少,所以不能随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造成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忙的不亦乐乎,包办的太多,个别能力弱的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享受不到活动过程的体验。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改进这一点。


 

课 题

走进秋天

主题与课时

课时

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一系列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地感受秋天。

课标要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学习目标

7.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8.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中的3。(检测目标2)

资源与建议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事物并整理资料,创作作品,交流展示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学生整理资料,创作过程,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学习过程

修改意见

一、课中学习

2.活动成果展示阶段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把自己小组整理创作出来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表现意识和能力,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分三个主题来展示:

主题三——绘秋

过度:秋天是美好的,能留给人想象和希望。刚才我还发现有好几个小组的同学有的在办秋天的小报,有的在画秋天的画。让这美丽的充满暇想的时光永留心中,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色彩去描绘、去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动人的画面,记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观看。

小结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主题主要展示学生合作创作的描述秋天美景,表现秋天特点的绘画作品。

3、活动小结

同学们:这次“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全班同学参与得都很积极,各小组的成果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可以看出各小组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创新创造的乐趣。使我们一起走进了秋天,体验了秋天。

 

 

 

 

 

 

 

 

 

检测与练习

准备好设计手抄报的各项资料

教后

小记

本节课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过程性材料

f44b386f18a444ddb1e0a3aedaf56fdb.Jpeg37a7b4fde3eb423c8723507c25d5bdd7.Jpeg75d86aca592a48dc8c850ee1f5b72a24.Jpeg45f13aa0c365441e8228b511adf81e72.Jpeg9d05dd4382ff4d4c96b33f269d7dcfcf.Jpeg200c8a006f3c43b6a902d8cac52510eb.Jpeg506398d0f00742bd92fd3f9ea0d7d44a.Jpeg0a4e76d48dc345c38ccf71862d19b4ca.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